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正文

东风汽车周锋:动力电池上游矿产资源存在供给不稳定风险

发布日期:2023/11/15

“动力电池上游的矿产资源存在着供给不稳定的风险”,11月11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总经理周锋在2023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表示。

东风汽车周锋:动力电池上游矿产资源存在供给不稳定风险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速发展,整车供应链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在周锋看来,汽车供应链的变革趋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汽车供应链由垂直分层的链式关系向专业分工的融合的网状进行演变;汽车供应链的底层核心要素正在重构。材料、电池、芯片、软件正逐步成为单车价值占比最高、断链、脱链风险最大的核心要素;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锋强调称,随着汽车电动化跟智能化程度的逐步提升,芯片跟软件的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目前,我国高端车规级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国产化率还比较低,国产步伐亟待加快。

围绕着高质量发展使命,东风汽车正在加快来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未来三年,东风将在自主新能源领域投入500亿元,迭代推出21款新能源乘用车车型和17款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车型。”周锋表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付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汽车行业的老师和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东风汽车的周锋,非常高兴能够受邀参加本次的论坛。

前面秘书长讲了汽车产业的调研报告,唐区长介绍了武汉经开区的情况,赵院长也作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分享,关于整供关系。我从整车的角度里面围绕着本次的论坛“踔厉奋发、攻坚克难——打造安全、韧性、绿色汽车供应链”的主题想跟大家分享跟交流东风公司对当前汽车产业链变革的认识,以及在供应链建设领域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首先在产业链变革的趋势维度里面,今年大家看到这样的数据,新能源作为中国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1到9月份的销量是627.8万,同比增长了37.5%,渗透率接近30%。10月份的数据更高,已经快到38了。市场规模是领先全球,品牌也持续向上突破。应该说整车供应链也随着新能源跟智能网联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们理解有三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个,汽车供应链由垂直分层的链式关系向专业分工的融合的网状进行演变。汽车产业的内涵跟外延也不断丰富,能源、ICT、消费电子、云计算等行业正深度跨界影响汽车产业的生态。我想我们汽车行业的朋友圈也在持续扩大,新型的整零关系和新型的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更加互信、互融、互强的网状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汽车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个,汽车供应链的底层核心要素正在重构。材料、电池、芯片、软件正逐步成为单车价值占比最高、断链、脱链风险最大的核心要素。从产业安全的角度里面能够看到我们的锂、镍、钴对外的依存度分别达到了65%、98%、86%。新能源汽车必备的动力电池的上游的矿产资源存在着供给不稳定的风险。2022我们真实感受到了这些风险带给汽车行业的冲击。

同时伴随着汽车电动化跟智能化程度的逐步提升,芯片跟软件的需求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目前我国高端的车规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的国产化率还是比较低的,国产步伐亟待加快。

第三个,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盟对于覆盖材料、制造、产品、回收等全链条的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法规要求。如何能够适应低碳发展,参与低碳竞争,已经成为整车和供应链的企业们共同面临的共性课题。以低碳为核心,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也将直接来决定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刚才赵院长特别提到了新出海,这两年中国的汽车行业在出海这个话题里面我们有了非常快的增长,但是在伴随着出海的过程中,对全球的法规、对全球低碳的要求里面,我们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我想在这个角度里面,围绕着低碳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是我们整车厂和零部件的伙伴们共同面临的新要求。

第二个部分,向各位汇报东风公司转型升级的三年行动。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我们东风公司科技创新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我们正在加快来实施转型升级的三年行动。这个转型升级的三年行动里面很重要的几个关键性的指标向各位汇报一下。

第一个,要调整我们的自主跟合资的占比。核心要点是要调整我们在自主跟合资里面希望达到50对50,未来东风公司发展的角度里面,在2025年实现50%占比。第二个是燃油车和新能源的占比要达到50对50,这个里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占比我们预计的目标要超过70%,但是商用车的部分目前还在进行着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总体上来实现50对50的新能源和燃油车这样一个整车的结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到2025年我们要去挑战新能源的100万自主新能源的市场。

围绕着这样一个转型升级的三年行动,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东风已经在新能源这个维度里面,我们打造了高端的新能源品牌岚图,豪华的电动越野品牌猛士,引领中国自主豪华高端品牌向上跃迁。

同时,集团在一体化的管理,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产品的系列,形成了覆盖豪华、高端、主流新能源的品牌格局。昨天晚上东风召开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这么一个品牌发布会,也让我们奕派首款车型,奕派007在昨天晚上向各位朋友进行了展示和介绍,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

在平台方面,乘用车领域已经打造了三大平台,首先是M-TECH的猛士豪华电动越野架构,第二个是东风的量子智能电动模块的架构,当然还有一个基于燃油车平台上面我们进行的节能车和PHEV演变的DSMA多能源低碳节能架构。最终M-TECH这个架构已经创造了三个中国的第一,中国第一个滑板平台、中国第一个突破千匹马力的超级动力、中国第一个全越野地型的解决方案,应该说填补了中国豪华电动越野技术的空白。

东风的量子架构是基于东风自己研发的全数字化、高拓展性的机电一体化的平台。这个平台上面将诞生岚图、奕派、东风纳米多种动力、多种空间、多种驱动模式的选择,这个平台架构是在全集团里面实现共享。

与此同时,东风还将重点打造乘商兼用的下一代的滑板平台,采用分布式的驱动,搭载SOA2.0,可以推出更为个性化、多元化的车型为客户带来更为丰富的场景。

在上面说到的商品跟平台的背后,未来的三年,东风将在自主新能源这个领域里面投入500亿,迭代推出21款新能源的乘用车车型和17款新能源的商用车基础车型。为了进一步来支持公司转型升级的三年行动,近期公司也做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这里面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今年的8月份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总部直接运营东风自主乘用车事业,实现“资源整合,力出一孔”。这个星期的星期一我们宣布实施新能源“跃动工程”,构建“1+n”研发体系,进一步强化面向未来产业链层核心要素的自主掌控能力,进一步来加快东风公司向卓越科技企业的转型。

在昨天晚上,我们隆重发布了东风的智能化品牌悦享智能,在智能化下半场的过程中交出了东风的答卷,我们也将依托AI、人工智能技术、中央计算平台和数字化的研发管理体系,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和智能生态这四个维度实现核心技术的掌控,为用户提供绿色、安全、高效、愉悦的全场景的智慧出行新体验。

应该说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新能源跟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的布局和商品布局,形成了在新能源赛道扬帆启航的蓬勃之势,东风公司总部在湖北,也是在湖北的汽车这样一个支柱型的企业,也将通过整车来拉动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共同来去推动我们汽车产业链的共生、共赢和共融的发展。

在供应链实践方面向各位做简要汇报。产业链安全首先是当前的一个底座,东风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这样一个关键技术课题。这个里面分两个领域,一个是电动化领域,我们在氢燃料方面已经建立了从电堆到系统到整车的完整的研发、生产的体系,掌控了膜电极、双基板、电堆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在武汉经开区这边我们也有一条试制生产线、中试线,后面这些电堆的工作也会在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型上面进行搭载跟应用。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下一代的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的研发,这应该也是下一个我们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高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型过程中新的战场。

在芯片领域,我们全力推进国产芯片的替代,联合头部的央企攻关“卡脖子”的芯片,填补国内资源的空白领域。其中我们跟中国信科联合发展的首款车规级的芯片MCU芯片DF30在去年已经成功流片。这些芯片将来会应用在BMS、电机控制器MCU,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相关的TCU的控制器上面。同时,我们与中国中车联合研发的车规级的IGBT已经打破了外企的垄断,已经批量应用在东风全系列的新能源车型上面,并向行业供货。

与此同时,我们在湖北建立了车规级芯片的产业技术联合体,共同联合28家企业来推动车规级芯片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

在操作系统领域,就像刚才赵院长说到的,一家企业很难垂直的完全完成自研,所以东风已经开展车辆OS操作系统的定制化,主要是在中间层跟应用层方面的开发。下一步东风也将计划和中国一汽、长安汽车联合来打造车规级的车载操作系统,共同来赋能中国智能汽车的发展,这也是三家央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共同来去面对进行攻克的一个新的阵地。

在提升供应链韧性水平方面,东风公司核心要义的任务就是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在这个方面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在整个新能源三电方面的产业布局,建成了年产60万的电机和驱动总成,30万套的电控,20万套的电池的系统的生产能力,目前正在推进60万套的IGBT这样一个生产能力,以及5000套的燃料电池生产能力的建设。今年的10月份,东风和欣旺达合资的电池公司首新电芯开始下线,全力保障核心自主电芯的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前面谈到的电动化、智能化比较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制造,我们在整个新能源转型过程中,轻量化的技术对未来整个制造的转型非常重要,东风也在积极联合整个设备制造和材料工艺的伙伴共同来推进一体化成型的技术创新的实践,通过多种材料的系统集成式的创新,实现车身设计、制造、装备领域技术性颠覆性的迭代。

刚才罗秘书长讲到了特斯拉的一体化铸造,我们也要在这个路线上面要有更高的迭代的新要求、新突破,实现多种材料在系统维度里面更好的支撑轻量化这样一个技术的发展。

在打造供应链的绿色生态方面,东风公司将始终坚持和供应链各方一起通过研发协同、绿色的准入和评价这些工作领域里面,包括绿色物流,循环的来利用这些方面,共同来打造绿色供应链的体系。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将重点布局V2G,800伏的高压充电,无线充电的关键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跟国家电网落成了V2G这样一个零碳的超级厂站,实现了电动样车的搭载。

在生产领域,我们将全面打造绿色工厂,加强绿色工艺和低碳制造技术的应用。

2025年,我们碳排放的强度将下降15%,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跟供应链伙伴探索碳足迹的管理和碳中和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碳数据的数字化的跟踪管理,这个过程中不只是从工艺跟技术方面的内容要进行突破,与此同时我们在数字化的作用方面,从数据到行动方面这样一个反馈要形成闭环。

在服务生态这个领域,公司正在布局电池回收的业务,今年9月份,我们旗下的东风鸿泰公司已经顺利通过了国家废旧电池、蓄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现场的审核,接下来我们将与国内的头部企业共同来构建电池材料的回收能力,进一步构建绿色、循环的产业链。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合作共生和共同进化是未来产业链的基本逻辑,在汽车行业跨界融合的大趋势下面,东风公司将始终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盈的合作理念,和供应链上下游的兄弟企业以及广大友商进行协作,融通发展。东风也将立足湖北实施好和科技跃迁这样一个计划,也助力湖北省打造万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为安全、韧性、绿色的产业链、供应链的体系建设贡献东风的力量,

以上是我的汇报,谢谢!

来源:上海车网 VLENS

预售25.8万起的智界S7,能否预定下一个「遥遥领先」?_上海车网
首页车型库经销商资讯 视频活动/车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正文

预售25.8万起的智界S7,能否预定下一个「遥遥领先」?

发布日期:2023/11/15

也许是我太久没参加发布会了,今天华为这场「鸿蒙智行发布会」的梗实在有点儿密。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依旧输出稳定,一会儿是「AEB?小CASE」,一会儿是「冰箱沙发大彩电很简单」...

当然,还有数不过来的台上台下互动「遥遥领先」,属于对友商“贴脸开大”还顺手把发布会开成了演唱会。

其实这场发布会的全称是「鸿蒙智行发布暨智界S7新品预售」,而鸿蒙智行也就是原来的智选车业务。

余承东上台后用了先用了5分钟凡尔赛了一波,主要是汇报AITO问界三款车的战绩,问界新M7在价格上掀桌子之后,用了不到两个月订单量突破8.6万;而下个月才上市的M9已经盲订出了2.5万台。

正当我觉得再说下去又会被媒体带一波「华为造车」的节奏后,余承东话锋一转,说到了这次发布会的主题之一「鸿蒙智行」。

一直以来华为对于车企之间的合作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HI全栈解决方案」和「智选车模式」。另外,不论是哪种模式下华为都是站在「帮助车企造好车」的位置上。

「零部件供应」是最浅层次的参与,也就是由车企定义设计汽车,华为主要提供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零部件;「Hi全栈解决方案」下,车辆的定义仍由车企完成,华为只是提供车辆智能化的全部解决方案,比如极狐还有阿维塔;「智选车模式」则是华为不仅要参与到车辆定义设计,还要拿出自身渠道打通营销,现在成型落地的就是问界和智界。

其实在我看来,不论是叫「智选车业务」还是「鸿蒙智行」,这套模式的游戏规则并没发生本质改变,仍是一个类似联盟的「全家桶」体系。华为依靠ICT市场研发和销售的经验,帮助车企指定标准化且高水平的智能座舱和智驾的同时,通过销售渠道和营销带关注和销量。

举个例子,华为的Mate 60手机在没有开发布会的前提下就爆火,一机难求。我们如果只关注结果的话,这种「犹抱琵琶」给市场带来的饥饿感更为强烈,也就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成为舆论头条。

而与之相比较,传统车企在这一层面就显得太直男了。总认为「我对你掏心掏肺,你就应该跟我出双入对」。

在余承东的眼里,汽车发展到今天就等于移动的智能终端,这也是他们最擅长的事儿。所以我觉得当华为把自身技术和营销双管齐下赋予车企后,问界M7短期订单突破8.6万也就不难解释了。

关于智界S7,现在能知道的几件事儿

明盘几个事儿,智界S7是华为智选车的首款轿车,预售价25.8万起,全系分两驱/四驱共四个车型,11月28号正式上市。

智界S7长度4971mm,轴距2950mm,定位中大型纯电轿车,首发搭载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和HarmonyOS 4智能座舱,还有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及800V充电和800km+续航;百公里能耗12.4kWh,零百加速3.3秒。

如果但看个头的话,智界S7属于和奔驰EQE、保时捷Taycan和特斯拉Model S大差不差的段位,而余承东也直截了当的表示智界S7是个产品可以对标Model S,但价格只和Model 3差不多的存在。

当然,这次只是预售发布,很多参数也只给出了范围,不过还是有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点能单拿出来聊聊。

在冰箱沙发大彩电形成了某种「政治正确」时,智界S7已经把化妆间也搬进了车里。由于中控台采用了游艇式设计,整个仪表台形成了更大的平台空间,副驾面前就出现了一个可当做小桌板的区域,而在「桌面」下还隐藏了一个化妆箱,属于办公化妆双向奔赴了。而女王副驾除了按摩通风加热和腿托之外,还可以实现零重力躺倒,也就是说整张座椅都会向后仰倒,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躺平。

在预售价格出来之后,我就跑到华为商城找到了智界S7的预定界面。目前来看,智界S7全系提供三款两驱车型和一款顶配四驱,对应的预售价格分别为25.8万的Pro版、29.8万的Max版、32.8万的Max+和35.8万的Max RS四驱版;而续航里程对应为550km、705km、800km+和630km。

WechatIMG482_副本.jpg

邦点评:

写到这我发现,目前市面上还真找不到一个和智界S7严丝合缝的对手。要么就是零跑C01、哪吒S这种级别对位但起步价20万以内的产品,要么就是像ET7、Model S这种身价过高不匹配的存在。如果说在价格和级别上最接近、或者说在部分车型上有较高重叠度的可能就剩下了昊铂GT和智己L7,但前者是个主打剪刀门的轿跑,而面对智己L7的时候智界S7又能拿出鸿蒙座舱和华为ADS 2.0智驾方案。当然,智界S7不能忽略掉的潜在对手还有不久后上市的吉利银河E8,类似的尺寸、同样具备800V、同样可能把起售价锁在25万档。

来源:上海车网 VLENS